为纪念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弘扬中国共产党和人民军队的革命精神,11月4日,中共泸州市江阳区教研培训中心支部委员会组织全体党员干部和职工观看了影片《金刚川》。
该影片讲述了中国人民志愿军为维护国际正义、捍卫世界和平、保卫新生共和国,在敌我力量悬殊的情况下,以血肉之躯顽强拼搏的英勇事迹。
此次观影活动,进一步厚植了中心人的爱国主义情感;进一步坚定了中心人“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信念;进一步促使了中心人用实际行动践行教育使命,坚守初心,立德树人。
(节选观影后老师们感言分享):
孩提时代,就与多位参加过抗美援朝战争的亲戚和爸爸的同事有过接触,听过他们讲述战斗故事,以及很多悲壮甚至有些凄惨的细节。又学习了邱少云、罗盛教、黄继光等英雄的事迹,对那段战争有了初步了解,对英雄们前赴后继、英勇战斗的精神深为佩服。
单位党支部组织观影之前,就自行去观看了《金刚川》,其真实、震撼且极其剧烈的场面,深深地震撼了我,内心里“落后就要挨打”的声音再次响起。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在现代战争中表现得尤为突出。没有制空权的中国人民志愿军,以血肉之躯与掌握先进技术、使用极为先进的武器的美军抗争,以大无畏的牺牲精神和坚强的意志,赢得了最后的胜利,却也付出了惨重的代价。
十年前的海湾战争,美军以极小的伤亡代价,重创伊拉克,更是让我们猛醒。今天而言,落后不仅仅是挨打,更可能是更严重的后果,为此,我们只有自强!
强大的军事力量,需要先进的技术、装备和人才作保障,而这,需要先进的教育。反观我们的教育,虽然在不断地进步、改革,但路还很长,需要我们全体教育人,以加倍的努力,自励自强,更要科学发展!(罗洪彬)
今年是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在过去的70年里,我国不断提高国际地位。今年北斗三号全球卫星导航系统正式开通,我国国家能力得到进一步跃升。70年征程,中国人民不惧强权,越战越勇,取得一个又一个伟大的胜利!(张远成)
一夫当关,万夫莫开,最后,驻守金刚川的张飞终于变成了当阳桥前的张翼德。谁是最可爱的人?是那些明知有困难偏向虎山行,是那些不怕苦,不怕死的人。勇往直前,顽强无畏的坚韧和执着本身就是一把利剑,直插敌人心脏。(冯群)
影片中抗美援朝战士们不畏强敌、视死如归,在美军侦察机、榴弹炮、延时炸弹、燃烧弹等武器的反复攻击下依然奋勇前行,用坚定的必胜信念指引着跨桥的脚步,是他们用生命和鲜血为我们换来今天的幸福生活,我们应该珍惜现在来之不易的生活,更加努力得工作来回报他们。(武艳霞)
无数先烈的鲜血,浸染了胜利的军旗,浩荡的铁流里,我们看见了先辈伟岸的身躯,是他们在为民族争解放,为人民争自由的战斗里,创造了伟大的功勋,我们不能忘记那段历史,更不能忘记战争中牺牲的先烈,解放军的丰功伟绩将永远铭刻在我们心中。战争虽已结束,但历史将被印在我们的心中,英雄的事迹将千古流传,作为后辈,我们将永远致敬英雄烈士!(张家玉)
吾辈自强,笃定前行,好好工作,为建设富强、民主、文明的中国作出自己应尽的贡献,是对先烈最好的缅怀!“为什么战旗美如画?英雄的鲜血染红了它。为什么大地春常在?英雄的生命开鲜花。”我要高唱着《英雄赞歌》,向英勇无畏的中国人民志愿军致敬!(刘朝琴)
有的人虽然活着,就像行尸走肉一般;有的人虽然死了,确永远活在人们心里。11月4日观看 “金刚川”影片中的志愿军就是这样一批被中国人民永远感激和怀念的人,守桥的高炮排、修桥的工兵连、以血肉之躯支撑起浮桥的战士身影画面,久久地停留在我的脑海里。使我深刻的认识到,正是因为有他们奋不顾身的爱国主义情怀,英勇顽强,舍生忘死的革命英雄精神,才换来了中国几十年的平安发展,他们就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脊梁。(赵明)
这是一部抗美援朝体裁的影片,从影片中我们更加深刻地认识到,中国人民在这场战争中付出了重大牺牲和代价才取得了这场战争的伟大胜利,达到了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目的。这场战争打出了新中国的国威军威,打出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在世界上真正的大国地位。1840、1894这些刻骨的年代,就是我中华遭受帝国主义列强侵略和掠夺的挨打受欺史,只有任人宰割、割地赔款的屈辱。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带领中国人民站起来富起来,让中国真正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张雪峰)
电影从三个不同的视角,展现的是一个震撼的故事——金刚川。 战斗!战斗!战斗!每位观众,从电影一开始,就被投入战场,感受着关于战争最真实的一切。在朝鲜战争中,中朝以一百一十万人打败了联军一百二十万超级大军,每一个都那么年轻,却牺牲得惊天动地。正因为他们,三年后,战争终于停止在了它发生的地方。
俗话说:“困难像弹簧,看你强不强,你强他就弱,你弱他就强。”我们应该以先烈们的精神为动力,坚强勇敢,认真工作,为江阳教育美好的明天贡献自己的绵薄之力!(徐清蓉)
主办:泸州市江阳区教研培训中心(联系电话:0830—3158776)
地址:泸州市江阳区丹霞路1号楼 版权信息:泸州市江阳区教研培训中心版权所有
邮箱:mailto:lzjyedu@163.com 备案序号:蜀ICP备05004206号 川公网安备 51050202000062号